第209章 第N个绝妙主意_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
女性小说网 > 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 > 第209章 第N个绝妙主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9章 第N个绝妙主意

  “对了,晚辈还有一事相询。”黛琦忽然想到。

  “小友请说。”无真道人温和的点点头。

  黛琦要问的自然是九重城的消息:“之前晚辈师尊为了追查仙师消息也去了突厥,不知前辈可有见到?”

  “小友是说魔尊啊。”无真道人回想一番,“贫道的确曾见过一次,他似乎往高句丽去了。”

  黛琦:“!”

  这老货也太能浪了吧?

  算了算了,既然他玩的那么开心,那她就不跟着操这份闲心了。

  “那前辈不如就在王府住下?”黛琦试探着做出了邀请。

  无真道人却是直接点头应下,随即道:“不过之前来的仓促,贫道还未曾拜会隋帝,如今大隋迁都,贫道又要在大兴长住,若是不去拜会便失礼了。”

  “晚辈为前辈带路。”杨广忙起身道。

  无真道人来的低调,入宫也同样低调,除了黛琦和杨广,便只有杨坚和独孤伽罗知情。

  对于这位功参造化的武林前辈,杨坚自然是极其欢迎的,若非无真道人淡泊名利,又需刻意隐藏身份,他恨不得办个隆重的宴会甚至跟陈顼似的弄个册封仪式,也给无真道人封个天尊,供奉于他。

  从宫里回来后,无真道人便在晋王府住下闭关了。闭关前,他似是想到了什么,特意提醒黛琦和杨广一句:“两位小友若是得闲,不妨多参悟参悟仙师遗书。”

  “唔。”两人对视一眼,心中微微惊讶,却一时不知无真道人突然说这个有什么深意。

  但无真道人说完便走了,并不多做解释,他们只能自己揣摩。

  将两张仙师遗书摆在桌上,两人研究了一会,却更加迷惑了。仙师遗书的内容说简单也简单,无非就是关于长生不老术和长生不老药的。但这两样恰恰是世间最难、最玄奥晦涩之事。

 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帝王执着于此,却求而不得,甚至不得善终。

  “长生之道即便是无真前辈也不得其法,我们又能研究出什么来呢?”杨广突然想到,“莫非是另有玄机?还是说无真前辈的意思是仙师遗书之中藏有长生不老药的下落?”

  黛琦捏着两张仙师遗书正看反看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,接着突然灵机一动:“统子,要不你扫描看看?”

  系统:“……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素、墨。”

  黛琦:“……”谁让你扫描化学成分了!

  系统回她一个无辜的表情。

  算了,这个辣鸡系统是指望不上了。黛琦心中已然放弃,索性将仙师遗书重新收好。

  “既然看不出什么,便先搁在一边日后再说吧。”

  杨广点点头,反正再看下去也是浪费时间,这也不是他们目前非攻克不可的难题,没必要跟它死磕。

  收好仙师遗书之后,黛琦忽然灵机一动,又有坏水往外冒了。她冲杨广勾勾手指,杨广顿时眼皮一抖,心中警惕起来。毕竟他对这货太了解了,一看她这表情就知道没好事。

  不过这回他还真看走眼了,虽然的确也不是什么好事,但那是对别人来说的,对杨广却是大大的好事。

  “怎么了?”但杨广不知道,所以仍旧不明所以的问道。

  “二郎如今也卡在瓶颈了吧?”黛琦意有所指道。

  杨广一怔,随即明白过来黛琦说的是他的武功境界。的确,他突破至广寒秘典第六重也有许久了,内力修为积累已至饱满,但却迟迟无法突破。因为第六重至第七重乃是一道大关卡,不仅仅是功法阶位的差别,更是武功境界的突变。过了这一关,便能跻身江湖一流高手。

  再往后,就是冲着宗师去了——七八重是一个境界,到了第九重就是宗师了。

  “你又想出什么花样来折腾我了?”杨广第一反应是这个。

  毕竟当初在山上练武的时候,他没少吃这货的苦头。

  “二郎怎么能如此想我?”黛琦戏精上身,一副蒙冤受屈的表情,还拿出帕子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。

  杨广表示怕了怕了,连忙转移话题道:“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?”

  黛琦一甩帕子,一副“你怎么这么不开窍”的表情:“无真前辈不正好在吗?他吃过的盐比咱吃过的饭都多,请他指点一二,你当时就能顿悟了呀。”

  杨广眼前一亮,觉得这个主意真妙啊,可随机又迟疑道:“可前辈闭关去了,总不好打扰。”

  “闭关也是要吃饭的嘛。”黛琦给了他一个眼神,“而且到了无真前辈这个境界,闭关其实也就图个清静,无非是打打坐念念经。机会难得,咱得脸皮厚一点才行。”

  杨广沉吟少许,凝重的点点头,觉得实在是有道理,于是他当即起身往外走去:“我这就去厨房看看。”

  黛琦点点头,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。要不是她实在没有长胡须那个特殊技能,估计这会已经捋上了。

  无真道人素来温和,得知杨广有意向他请教,便也不吝教导。于是杨广便每日侍奉左右,毫无亲王架子,完完全全将自己与无真道人的童子摆在一个位置上,如此举动更得了无真道人不少青眼,教导也越发用心。

  光阴飞逝,已然入了暮秋季节。开皇三年的税赋也运送进京,虽然经历了并州大旱,但今年的收成比之去年还是只增不减,修建新都和赈济灾民消耗的钱粮立即得到补充,且大有盈余。

  这与杨坚大力推行大索貌阅、输籍定样和均田令是密不可分的。

  不过与此同时,杨坚又发现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全国州郡县纷繁复杂,弹丸之地也设州郡,实在冗杂多余。由此还带来人浮于事,尸位素餐的问题。

  总的来说,就是杨坚觉得行政区域太多了,官员人数太庞大了,不仅减低了行政效率,还是一笔庞大的俸禄开支,抠门的开皇帝不乐意了,于是他决定精简州县、裁剪官员。

  但怎么精、怎么裁是门学问,于是杨坚又召来几个大臣在皇帝寝区主殿两仪殿议事。

  一听皇帝想精简州县裁剪官员,身为民部尚书的裴矩自然是十分乐见其成的,毕竟整个帝国的钱袋子都是他在管,能少发俸禄他自然是开心的。

  但吏部尚书就不太乐意了,吏部尚书有天官之称,掌握各地官员升迁调任之权,等于是握住了这些官员的命脉,可见这里面油水有多丰厚。哪怕杨坚治下政事再清明,也不可能全完杜绝这些潜规则。

  只是拿多拿少的问题而已。

  官员们反对皇帝改革有个无往不利的借口,那就是祖宗成法不可更改。但倒霉就倒霉在大隋开国皇帝就是杨坚,等于说他就是祖宗,他立的法就是祖宗成法,这怎么弄?这个借口当然是不能用了,否则岂不是有复辟北周的意图?

  思来想去,吏部尚书也只能用精简州县裁剪官员恐长官鞭长莫及,政令不能及时传达,有动摇国本之危的借口来反驳了。

  “此言差矣,譬如汲水,一人抬之,首尾皆可置一桶,两人抬之只可置一桶于中,三人乃无处安置矣。”高熲出言反驳道,“而今官员冗杂,确有尸位素餐之嫌。”

  “臣附议。”裴矩抢在吏部尚书之前出言。

  紧接着,又有一批大臣表示赞同。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,此事势在必行,而且只是精简地方官府,裁的也是地方官员,他们这些京官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,何必去找不痛快?

  “既然众卿都赞同,那么便说说如何精简吧。”杨坚抛下第二个问题。

  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会,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做这种得罪人的事,于是都保持缄默。

  最终还是裴矩一力担起了为帝王分忧的重担:“启禀圣人,微臣有些许拙见请奏。”

  “裴卿但说无妨。”杨坚抬手示意。

  “是。”裴矩拱手一拜,缓缓道来,“微臣以为当存要去闲,并大去小,可将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二级,地域狭小之郡县可合二为一。”

  说到这里,裴矩顿了顿,随即又补充了一点:“圣人可再下一道诏令,凡地方九品之上官员需由吏部任命,地方不得擅自录用。且年年需由吏部考核,劣者贬谪,优者升迁,三年一任。”

  先前的提议已经很合杨坚心意,故而杨坚听取之时便微微露出满意之色。而当听到后面的提议时,杨坚不禁神情一顿,随即明白了其中深意。

  只裁员肯定会引来吏部官员的不满,但加上后面这一手,吏部肯定就没了反对声音。九品以上官员都由吏部直接任命,还要年年考核,这是多么大的权柄?吏部官员除非脑子坏了才会拒绝。

  这样不着痕迹的打一棍子给一枣甜的手段果然厉害,还懂得替帝王分忧,这样臣子如何不叫杨坚看重?

  “裴卿所言甚合朕意,便依裴卿所奏吧。”杨坚一锤定音。

 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晋王府,黛琦恍然:“对哦,开皇帝曾经大规模合并郡县并裁员了呢,没想到如今竟然提前了这么久。唔,我正好又有了个绝妙的主意,不如就送裴矩一个人情吧。”

  “你可别坑裴尚书。”杨广忍不住提醒道。

  “哦,我以拿着混天绫闹东海的哪吒的名义起誓——我不是那种人!”黛琦再次戏精上身,只不过画风突然变了。

  杨广委实有点措手不及,甚至差点以老太太钻被窝的姿势摔倒。

  每天陪着这么个货演,真是心好累啊。

  “你既然要去找裴尚书,那就快去吧。”杨广忍不住催促一句。

  算了,死道友不死贫道,还是让裴矩头痛去吧。反正裴矩也不是小孩子了,总不能黛琦忽悠他两句,他就傻不愣登的往坑里跳。

  于是黛琦风风火火的出门了,悄没声息的直奔裴府而去。

  裴矩看着翻墙而来的黛琦,差点以为这光天化日之下堂堂民部尚书府还能遭贼了。

  “黛侯怎么这般前来?”毕竟共事过那么久,裴矩对她了解也不少,故而此时本能的警惕起来。

  “提前给你拜个早年嘛。”黛琦嘴里没个把门,简直满嘴跑马车。

  裴矩嘴角一抽,莫名想起黄鼠狼给鸡拜年这句话来。沉默少许,一向严肃的裴尚书也跟着开了句玩笑:“如此说来,黛侯还给下官带了年礼了?”

  这显然是调侃了,毕竟只要不瞎都看得见黛琦是空手来的。

  孰料黛琦却眼睛微微瞪大少许,惊讶道:“哎呀,裴尚书还兼职算卦?这都能看出来?”

  裴矩心说我就说着玩玩,谁知道你还真带了……不过话说这话该怎么接?难道要说来就来吧,还带什么东西?

  那也太贫了。

  于是裴矩索性以不变应万变,静静等着黛琦开口。

  黛琦终于不再卖关子,正色道:“听闻裴尚书提议官家‘存要去闲,并大去小’,正好我这又有一个主意,不妨请裴尚书再辛苦辛苦跟官家提两句?”

  裴矩神色一动,随即不置可否的问道:“不知黛侯有何绝妙主意?”

  “既然要合并郡县,必然会裁掉大批官员,但地方官员人数冗杂,良莠不齐,若是去芜存菁还好,可若是去菁存芜岂非得不偿失?”黛琦负手而立,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。

  这话可是说到点子上了,但大隋实在太大了,哪怕只占了华夏大地的一半,依旧幅员辽阔,地方官员数不胜数,即便再精细也不可能不出错,如何将出错降到最少便成了燃眉之急。

  于是裴矩的神情也立即凝重起来,对待黛琦的主意也认真了几分。

  “恰逢水泥推行,何不以兴修工事为标准?水泥乃修路之利器,俗话说的好要想富,先修路,道路之于江山,如同经脉之于人体,可谓重中之重。而修路多少,也可看出一任官员清廉与否、能力大小。”黛琦侃侃而谈,字字珠玑。

  裴矩听完,果然神色一震,大为佩服的拱手道:“黛侯果真胸有丘壑,巾帼不让须眉。”

  黛琦提议的这个标准不仅行之有效,而且直观量化,十分容易考核。不像人品德行,这完全是抽象的概念,极难考核极易作假。

  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xalm.com。女性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xal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